轉自OFWEEK鋰電網
4月24日晚間,湖南裕能(301358)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云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云南裕能”)投資建設云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基地二期項目,項目總投資約80億元,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
在二期項目之前,一期項目已于2022年6月竣工投產。據此前公告,一期項目投資60億元,建設年產24萬噸磷酸鐵和16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
由此,目前湖南裕能云南基地兩期項目合計投資達140億元。
維科網鋰電注意到,對比一期項目的建設內容,二期項目在此基礎上新增了磷酸錳鐵鋰生產線。
強化核心競爭力
公告顯示,二期項目建設主要內容包括建設磷酸錳鐵鋰生產線、磷酸鐵生產線、碳酸鋰加工生產線、雙氧水生產線及其他配套工程,項目規劃建設期預計48個月。
湖南裕能主要產品包括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目前以磷酸鐵鋰為主。其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市場占有率從2021年的約25%提升至2022年的約29%,連續三年排名行業全國第一。
截至2022年末,湖南裕能磷酸鐵鋰產能為34.8萬噸,產量為33.72萬噸,產能利用率高達96.82%,在建產能14萬噸。根據規劃,新增產能將在2022年至2025年逐步釋放,全部建成后磷酸鐵鋰總設計年產能將達到89.30萬噸。
二期項目中新增的磷酸錳鐵鋰是一種新型的磷酸鹽正極材料,通過在磷酸鐵鋰基礎上引入錳元素,從而獲得更高的綜合充放電電壓,相比磷酸鐵鋰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低溫特性以及低成本優勢;相比三元材料有著高安全性和壽命長的優點。
對于此次建設磷酸錳鐵鋰生產線,湖南裕能解釋稱,公司高度重視磷酸錳鐵鋰產品的技術研發,探究不同原材料及工藝影響,開發出更高性能的磷酸鹽正極材料。二期項目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形成優勢互補的產品體系,滿足下游客戶差異化需求,鞏固公司的市場競爭優勢。同時,在本次投資項目基礎上,安寧市政府將支持公司依法依規獲取一些礦產資源,將有助于公司加強關鍵原料供應,降低成本。
事實上,于湖南裕能而言,開發磷酸錳鐵鋰材料很有必要。一方面,目前電池端和材料端已有多家企業頻繁釋放錳基電池信號。
另一方面,雖為磷酸鐵鋰材料龍頭,但湖南裕能業績嚴重依賴寧德時代和比亞迪。4月12日,湖南裕能發布上市以來首份年度報告,2022年實現營收427.9億元,同比增長505.44%;實現凈利潤30.07億元,同比增長153.96%。
就客戶銷售情況來看,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金額400.01億元,營收占比高達93.48%。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位居前兩大客戶,銷售額合計為344億元,占年度總銷售額的80.45%。
不只如此,寧德時代、比亞迪還是湖南裕能股東。截至2022年末,寧德時代、比亞迪分別為湖南裕能第三、第七大股東,股權比例分別為7.9%、3.95%。可以看到,湖南裕能與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是深度綁定的關系,合作關系固然穩定,但也隱患重重。
為此,湖南裕能正優化客戶結構,除寧德時代、比亞迪以外,其他客戶還包括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瑞浦蘭鈞、遠景動力、海辰儲能、贛鋒鋰電、寧德新能源、南都電源、中興派能、鵬輝能源等眾多知名鋰電池企業。
磷酸錳鐵鋰產業“快進”
由于磷酸錳鐵鋰綜合性能優勢極為突出,且彌補了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的短板,被視為走向固態電池的可行性極強的過渡方案,甚至被認為是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的替代者。
與此同時,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低成本長壽命錳基儲能鋰離子電池”被列為“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重點專項項目。
在此情況下,2023年磷酸錳鐵鋰電池產業化開始“快進”。電池企業、材料企業布局、生產持續提速。
電池企業端,1月28日,寧德時代4.13億全資持股磷酸錳鐵鋰材料企業力泰鋰能。力泰鋰能現有年產2000噸磷酸錳鐵鋰生產線,并計劃新建年產3000噸磷酸錳鐵鋰產線。
同時,寧德時代2月在投資者平臺上表示,將全力推進M3P等新材料體系電池的產業化應用。M3P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磷酸錳鐵鋰電池,其中還含有其他金屬元素,因此寧德時代內部稱之為磷酸鹽體系的三元。但其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鐵鋰,成本優于三元電池。
1月12日,星恒電源發布了單晶錳酸鋰+磷酸錳鐵鋰“黃金雙核”材料技術;3月試水儲能領域,攜手紐曼推出高性能磷酸錳鐵鋰戶外移動電源。
2022年8月,中創新航首發第二代OS高錳鐵鋰電池,磷酸鹽系電池包的能量密度達到了180Wh/kg。今年4月23日,中創新航江門基地一期項目OS產品下線。
2022年9月,孚能科技在戰略及新品發布會上表示,計劃在2023年推出第一代磷酸錳鐵鋰產品。
瑞浦蘭鈞曾表示,2023-2024年,公司的磷酸錳鐵鋰能量密度將做到500Wh/L,支持純電車型800公里續航。
材料企業端,3月5日,乾運高科年產20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落戶江蘇鹽城響水縣,總投資50億元。官網信息顯示,乾運高科在2019年擁有了15000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生產能力。
3月3日,德方納米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年產11萬噸磷酸錳鐵鋰材料項目已經投產,目前正在進行產能爬坡。該項目是目前全國已投產最大單體產能的磷酸錳鐵鋰材料項目。另外,德方納米透露,33萬噸磷酸錳鐵鋰項目目前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
1月13日,當升科技公告,公司審議通過攀枝花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投資議案,規劃建成年產30萬噸磷酸(錳)鐵鋰產能。其中首期項目計劃建成年產12萬噸磷酸(錳)鐵鋰生產線及配套設施,總投資為26.03億元。
1月9日,珩創納米年產5000噸磷酸錳鐵鋰生產線在江蘇鹽城正式投產,總投資3億元。去年年底,珩創納米還獲得星恒電源2000噸年度采購訂單。
2022年7月,容百科技發布了四款磷酸錳鐵鋰新產品,其磷酸錳鐵鋰材料混合比例從5%-95%不等,能量密度可達210Wh/kg-270Wh/kg。同月,容百科技還收購了斯科蘭德,斯科蘭德目前已有磷酸錳鐵鋰6200噸/年的產能,同時計劃2023年中旬擴建至11000噸/年。
總結
一項新技術的真正應用關鍵在于突破大規模量產的難點。磷酸錳鐵鋰雖然優勢顯著,但存在電導率低+電壓不穩定+錳溶出等難題等待攻破,導致材料性能和成本難以兼顧。
分析認為,未來隨著碳包覆、離子摻雜、納米化等技術改性方案的推出和應用,磷酸錳鐵鋰電池的應用市場將得到推廣,預計兩到三年內富鋰錳動力電池將會成為動力電池的主流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