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鋰電觀察網
圍繞助力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鏈發展,汽車界、電池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都有何良策。
2023年兩會如期而至,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作為新興產業,相關提案備受關注。
今年開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正在從低靡走向復蘇。數據顯示,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完成33.3萬輛,同比降低6.1%,環比降低48.1%,滲透率25.7%。2月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回溫,零售銷量預計40萬輛,同比增長46.6%,環比增長20.3%,滲透率29.6%。
從此前掣肘新能源汽車產銷的上游市場來看,原材料價格正在快速回歸理性區間。動力電池企業也在通過多元化手段降低成本,促進新能源汽車持續健康發展。
圍繞助力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鏈發展,汽車界、電池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都有何良策,一起來看:
動力電池產業鏈
曾毓群:加快電池護照及配套政策研究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建議開展動力電池護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強電池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儲能安全為核心,曾毓群建議:
一要參照核電級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為依據的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并將該體系納入到重大項目招標條件,引導電池儲能邁向以“核電級安全”為標桿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圍繞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電池儲能集成系統這一關鍵領域,加強電化學儲能系統測試評估與實證,建設國家級電化學儲能實驗驗證平臺。
三要加強電池儲能數據的統計發布和共享。 在電池護照及配套政策研究方面,曾毓群委員建議以“雙碳”目標為導向,發揮中國產業鏈完善、應用數據豐富的優勢,針對碳足跡、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實際管理需求,研究設計我國電池護照,并將其作為我國電池行業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字化管理工具。
劉靜瑜:建立及完善動力電池高效回收體系及碳管理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創新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靜瑜提出,目前鋰電池產業的發展主要受到上游資源不足、產業內無序競爭等方面的限制。加快構建我國鋰電池產業有序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保持和提高我國在全球產業的競爭優勢。 針對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劉靜瑜建議:對電池回收體系進行頂層策劃,由動力電池企業牽頭,從產品設計源頭制定電池回收路線,建立高效電池回收體系;制定回收過程的標準規范,確保回收低碳、環保、高效,并具備經濟價值;優先支持具備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大數據管理能力,掌握低能耗零污染材料再生技術的動力電池企業進行產業化布局。
針對碳管理體系,劉靜瑜建議:推進動力電池綠色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加快電池產品綠色低碳轉型。組織制定行業能耗、污染、碳排放標準,支持企業加強新材料、新工藝、高效裝備等重大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攻關,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完善行業管理規范,構建國家層面統一標準的產品碳足跡認證體系,完善綠色低碳標準、認證、標識體系,促進國際合作和互認。
張天任:建議建立鋰電池應用分級管理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圍繞能源革命,計劃提交5件建議,內容涉及新型鋰離子電池、儲能和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新能源“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以及“鏈主”企業的培育。 張天任建議,建立鋰離子電池應用分級管理制度,推動鋰離子電池應用最優化發展;從政策、輿論等各方面為各類技術路線創造平行發展的應用條件和氛圍;鼓勵發展安全性高、性能更好的新型動力電池,給予穩定的創新條件。
李良彬:聚焦原材料供應保供及高安全耐低溫固態電池研發。

全國人大代表、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提出多項建議,聚焦原材料供應保供、高安全耐低溫固態電池研發等內容。
李良彬建議,政府為企業在全球尋找優質礦山提供資源支持或共享,提升海外項目的投資、建設效率。同時,在保障可持續發展前提下,加快國內資源項目的勘探、開發投入。此外,大力發展鋰電池回收技術,完善相應法規。
新能源汽車
李書福:完善碳排放管理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建議,擴大全國碳市場參與企業的覆蓋范圍。完善相關政策,有序地分批將重點碳排放行業全部納入全國碳市場。穩步推進非重點碳排放行業納入碳市場的工作。
同時,應全面普及碳標簽及碳普惠制度,推動全社會自覺踐行“雙碳”責任。建立全國統一的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及碳標簽認證制度,鼓勵商家及個人采購帶有碳標簽的產品;全面普及碳普惠制度,鼓勵基于碳減排生活方式的創新創業,同時引導低碳消費,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會氛圍。
朱華榮:加快國內高品質鋰資源的探測和開發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在提案中,建議公務用車采購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并更新新能源公務用車配備標準,用外形尺寸及價格上限對車輛級別進行區隔等。 同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有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的企業加快國內高品質鋰資源的探測和開發。國外方面,鼓勵和引導國內礦產資源企業、整車企業和電池電芯企業等市場主體,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海外鋰礦等礦產資源戰略布局與開發。并建議將車輛購置稅、汽車消費稅合并,保留一個稅種,并增加地方財政留成比例。
馮興亞:加快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推廣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建議:將就加快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推廣、加速汽車行業轉型等提出建議。馮興亞建議,加快全國換電模式推廣的整體布局,研究出臺各類對換電模式支持的扶持政策,以及支持、鼓勵、獎勵汽車企業推出換電車型、加大車電分離的政策,在取消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政策后,針對換電車型免征電池部分的購置稅。
何小鵬:加快自動駕駛應用落地體系化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建議,針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自動駕駛技術加速發展和落地這一趨勢,提出了三點建議:推動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相關立法工作、探索建立自動駕駛技術及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產品體系、以及推動加快城市高精度地圖審核流程。
張興海:推動新能源汽車“出海”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針對支持自主新能源汽車參與全球競爭提案中建議:給予政策技術性指導,助力車企開拓海外市場。幫助車企在技術交流、海外參展等方面提供便利;幫助解決“認證難”;幫助車企熟悉海外汽車市場規范等。同時,協調解決出口運輸運費高、運力不足等突出問題。鐵路運輸降低成本,補貼運價。打通多港出海,打通廣州南沙港、寧波港等其他港口運輸通道。
尹同躍:加快制定ESG信披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建議:首先證監委加快制定本土化的ESG信息披露標準和評級評分規則,兼容國外通用規范和中國社會、文化,且各評級機構在保留自定規范評級的同時,同步發布根據統一評分規則評出的結果。其次,ESG信息披露標準優先從上市公司和國企開始,并分行業實施,逐步推廣到一定規模以上企業和組織;推進公開透明的ESG信息平臺構建。 此外,尹同躍還建議工信部定期對外公布基礎的能源及原料的碳排放因子,降低企業核算難度,增強市場對企業提供碳排放數據的信心。
充電樁
邵丹薇: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星星充電創始人、萬幫數字能源董事長邵丹薇指出,對應的充電網絡等配套設施建設仍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使用需求,“車多樁少”問題突出。在充電設施平臺智聯、技術標準、建設模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邵丹薇建議,加強充電設施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推廣科學高效的充換電模式;推動新能源汽車與電網協同發展。